领克 跟我视驾 2019-12-11
背靠沃尔沃深耕中国市场的领克,到底是在贴金还是糊泥?
彭献乐
背靠沃尔沃深耕中国市场的领克汽车,在赢得消费者的呼声之后为什么销量没有质的突破呢?未来全面新能源化之后的领克品牌到底该驶向何方呢?本期我们就来讨论关于领克的那点事情。

其实在写今天的选题之前,我脑海中一直萦绕着雷总的经典语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从2010年13个人一起喝小米粥到2018年小米挂牌,小米已经挤进了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然而这和领克有什么关系呢?还真有异曲同工的地方。

领克自诞生以来,针对不同的市场推出了领克01、领克02、领克03、领克03+以及领克05,这五款车型在同级别的市场里面确实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作用,然而从实际的市场表现来看,除了领克03的表现还勉为其难之外,其余车型完全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根据2019年11月领克公布的数据来看,领克11月累计销量为14131台,其中领克01为4529台,领克02仅为2357台,领克03为7245台(包括领克03+)。

这样的数据表现到底是好是坏呢?如果我们从市场对领克的热度/关注度来看的话,这样的销量还不足一辆大众速腾的1/2,即使是吉利旗下的帝豪在11月也有超过1.8万辆的成绩。很显然这样的销售数据显然给消费者一种“名不副实”的印象。因此我们就不由得开始追问:为什么实际中的领克和我们印象中的领克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化呢?

No.1 复制营销带来的是品牌上的“叫好不叫座”

首先就是领克品牌。个人觉得领克品牌和小米品牌在发展上有点类似,都有符合自己的“铁人三项”商业标定。不同的是,小米的“铁人三项”是:互联网服务、软件和硬件。而小编认为领克的“铁人三项”更是是体现在:CMA平台、新潮设计和运动化的标定,这也就给众多消费者和媒体人留下了“利用新潮设计吸粉,通过CMA平台获得关注”的方式。然而从实际的市场表现中来看,小米利用过硬的软件和硬件取得了大幅度的成功,而领克汽车除了给消费者一种高姿态的感觉之外,较高的售价导致它更多属于“叫好不叫座”的品牌之一。

No.2 冒然推进的领克05,可能会给品牌埋下祸根

也正是因为“新潮设计和CMA平台架构”,领克汽车才有了更大的冒进,然而这次冒进显得有点冒失。在领克01、领克02以及领克03的市场并未真正得到消费者绝对认可的状态下,领克05以25~30万元的预售价格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结果显然与大家预料的都一样,网友开始一片倒的认为领克是不是有点过于膨胀了呢?25~30万元的预售价格购买奔驰宝马,难道它不香吗?

领克05之所以可以定如此高的价格,小编认为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合资品牌轿跑SUV的市场并未真正打开,并且领克05在领克产品里面也并不是真正的走量产品,利用更高的价格既可以凸显品牌的高度之后,也可以给旗下车型造成性价比更高的错觉。因此我个人认为领克05它真正的价格完全是盖过了它的价值体现。

No.3 未来的新能源化可能导致领克进退两难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我们也就可以很好解释了为什么消费者对其呼声很高,然而销量表现却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当然除了以上的两个原因之外,接下来我们分析的第三个问题也将决定领克未来到底能走多远的重磅因素,而这个问题就是未来的新能源化方面。

领克定位为高端品牌这无可厚非,毕竟拥有沃尔沃技术的加持,然而在未来新能源方面,领克又能否维护高端化的形象呢?我们都知道,领克车型在动力系统上采用沃尔沃的Drive-E系列发动机,然而在未来的纯电动化车型上,传统的Drive-E发动机肯定会被舍弃,这也就意味着领克车型的最大法宝将完全消失,可以得到保留的仅有CMA架构可言。

此外基于CMA平台打造的Polestar品牌是定位高性能电动车品牌,且Polestar中国区总裁吴震皓在微博上表示,Polestar第二款车型在中国区的售价会在30万元~50万元,这也就间接证明了Polestar的价格并不会一直过于离谱。而这对于同样是高端品牌领克来说,其未来的市场和定价都将是一个两难的地步,如果价格过高显然会让消费者投向技术含量更高且品牌更加过硬的Polestar。相反如果定价更加亲民,那又势必会与众多造车新势力形成竞争局面。最终当纯电动汽车的技术、电池管理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时候,选谁和不选谁也就一目了然了。

最后总结:当我们在讨论要以产品综合实力为品牌发展的硬基础的时候,处于时代转型中的汽车品牌往往最喜欢玩的就是“年轻化和互联网化”,但是这到底又能为品牌和产品赋能多少呢?其背后的做法到底是贴金还是糊泥呢?但话说回来,虽然领克背靠沃尔沃并在吉利的大树下乘凉,但是它确实为中国的运动化汽车市场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并且成功将中国品牌性能车带到了消费者面前,这种执着的精神还是值得很多企业学习的。

首个汽车吐槽社区
相关标签: 领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