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知道日行灯已经成为潮流,而日行灯也是大多数车主比较喜欢的配置之一,很多车型也在日行灯的造型设计上费尽心思(例如:奥迪),日行灯动感的造型的确能给车辆增加几分感动与时尚。但日行灯并不是我们用来“装逼”的装饰,今天小编就来说说这盏“长明灯”的真正作用。
1、日行灯的作用
日间行车灯的英文名叫“Daytime Running Light”,简称DRL,翻译过来就是日间行车灯,同样易懂。首先它的作用不是照明,而是为了让前方和对向车辆注意到你所驾驶车辆存在的位置,这是它最根本的设计初衷。
有人会问白天那么亮还用示位?毕竟空气并不是纯透明的,其中会有很多影响视线的东西,霾、灰尘颗粒、水分等都会漂浮在空气中,影响我们对于远处物体的观察,总之在相同的距离下,发光的物体总比不发光的要醒目一些。说到底还是一句话,为了清晰识别、为了行车安全,而非单纯用来“装逼”用的装饰。
2、日行灯的起源
日行灯的起源源自90年代的北欧,瑞典,挪威等国家,由于地处极地气候和纬度加之多山多雾及极昼极夜现象经常会出现,而且长途运输车辆是事故的主要对象,山区路段事故频出,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随后,北欧很多国家政府强制要求运行在特定区域内的车辆启动车辆正常行驶时必须开启前大灯(如下图)。
其实,早在1977年瑞典就把白天必须开车灯写进了交通法规里,这是将近40年前的规定,之后越来越多的欧美国家都开始执行这个规定,如果不开灯的话还会吃高额的罚款,几十到几百元不等(各种货币单位跟随),这可比当时国内闯红灯的罚款要狠的多啊!所以早十几年前,欧美很多国家的驾驶员已经形成了上车必开灯的习惯。
3、LED日间行车灯成了主流
我想有很多人不习惯白天开着大灯开车,多此一举、浪费能量、加快灯泡损耗……各种抱怨。的确,任何用电器都会瓜分发动机的功率,而且对于普通卤素灯泡来说,常亮肯定会影响寿命,这时就需要一种能耗更少,寿命更长的光源来替代。而LED光源似乎是目前最合适的光源,也就是现在的日间行车灯。而且这个光源还有另一大好处,就是小颗粒点发光的结构可以做出各种好看的造型,这对于“外观党”来说是最好不过了。
4、为何日行灯成了主流配置?
其实并不是所有厂商都不约而同地想一块去了,产品的设计是跟着需求和法规走的。在2011年初,欧盟规定境内所有生产的新车必须装配日间行车灯,也就是白天开灯不用用户自己操作了,启动就亮,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欧洲进口的新车100%都是带日间行车灯的,日系、韩系、美系和很多合资车型也都标配了,这对于还没有要求白天开灯的国家来说这是个好事儿。
5、日行灯是不是越亮越好?
有些车主爱装逼,改装个更亮点的日行灯觉得会更有范,而关于日行灯的亮度问题,貌似我国还没有规范限制,国内市场上的大部改装用的日行灯就是利用这个“没有参与”的漏洞跟风销售。
其实,这玩意并不是越亮越好,我们知道日行灯只有细细的一条,如果太亮就不会显示一条光线,反而则成了这样,看下图:
不过如果一定要加装的话,一定要判断一下亮度,主要是检查视线与日间行车灯垂直时的亮度,最简单的办法是找来一个原厂配日间行车灯的车型,来回对比一下,不要比原厂的亮就好,如果太亮的话会影响到对向和前车的驾驶员,反而会影响其他车辆驾驶安全。另外,也可以参考国外的标准,比如欧盟关于日间行车灯的认证标准是ECE R87。G哥提醒:加装日间行车灯,虽然没有特别针对性的限制,很可能会影响车辆年检。
总结:日行灯在欧洲国家是强制性的配置,那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环境气候需要这盏“长明灯”来降低道路死亡率,而我国现在大部分车型匹配日行灯的主要原因是时尚、韩流,是造型上的点睛之笔,是车型的另一个卖点,但说到实用性并不如欧洲国家那么的重要。

评论
() 先登录 发表暂无评论
点击展开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