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2014年9月19日的报道,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忠诚度全球最低仅为17%。并指出:“在价位相对较低的自主品牌车市场中,近85%的车主表示打算在购买下一辆车时更换品牌,这其中只有大约30%表示计划购买其它自主品牌产品。而有倾向购买上海大众或一汽大众的人数却达到了49%。在国外中档品牌这一市场中(价位大致在8万至25万元人民币之间)则可能将会流失70%的当前客户。他们在消费升级时,88%的人有可能会选择奥迪、奔驰、宝马这三个默认品牌,即他们之前有所了解的品牌。相比其他品牌,在由几家欧洲高端品牌占据主导地位的高档车市场中,品牌忠诚度稍高,大约有57%的车主计划更换品牌。”
这项报告很明显地表现出了题主所说的现状:“主品牌在国内不怎么样”。当前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七成仍为外国品牌所占领,自主品牌收回市场的难度很大。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市场首先汽车市场就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容易产生寡头而一家(或者多家)独大的市场,国外品牌由于起步早的原因,首先占领了市场,而消费者们的品牌忠诚度是不容易改变的,所以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目前汽车市场的现状。而且由于基础工业的薄弱,以及在汽车生产销售的整个产业链中,很多环节都很年轻而实力不高,导致整个汽车自主品牌的生产力和创新力不高,中国汽车与国外的差距仍然是巨大的。再加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世界各个品牌都纷纷扎堆在中国市场上分一杯羹,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实在狭小。所以最终导致“主品牌在国内不怎么样”。
自主品牌的出口,可以说是“为了生存”
有关数据显示,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汽车出口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在2002年到2007年的第一阶段,汽车出口持续快速增长,整车出口基本上以一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长。2002年开始,出口汽车整车从2万辆、4.8万辆、7.8万辆、17.2万辆到34.3万辆快速上升,2007年已达到61.3万辆。在2003年,由上海大众生产的600辆国内首款右置方向盘三厢POLO轿车出口澳大利亚,这是中国生产的轿车首次批量出口发达国家。
到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一直持续到2009年,中国汽车出口出现了快速下滑,整车出口连续15个月出现负增长。2008年我国累计出口汽车64.4万辆,价值88.8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4%和32.5%,增速分别回落76.2个100个百分点。2009年出口整车及各类底盘更只有37万台,只相当于2006年的水平。
在此期间,国家有关部委推出了“汽车出口战略”,首次明确“到2015年,汽车和零部件出口达到850亿美元,年均增长约20%;到2020年实现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占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10%”的战略目标,并明确提出加快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等意见。
形势到了2010年才得到扭转。近两年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逐步恢复,中国汽车出口出现了快速回升。2010年,汽车整车共出口56.62万辆,同比增长53.17%;其中出口轿车18万辆,轿车出口已经占到我国整车出口数量的近三分之一。自主品牌在我国汽车出口中占主导地位。
表面上,陆风参展法兰克福,吉利出征马来西亚、奇瑞试水伊朗、中兴远赴俄罗斯、长安涉足巴基斯坦、华晨金杯进入埃及、江淮电动登陆美国……近段时间来,中国制造的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门外一片飘红,一长串的名字和数据无不令人兴奋。但是实际上,中国自主生产的汽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品牌效应,汽车出口尚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与汽车出口大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些企业缺乏汽车出口的长远战略规划,出口存在盲目性,出口市场的秩序还有待于规范;境外营销网络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在一些出口市场,售后服务缺失;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对中国汽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不同程度影响,企业出口价格提升又存在一定的困难,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使得汽车制造业面临更大的压力。
所以总结一句话“表面上自主品牌出口形势一片大好,实际上因为国内市场没有空间,出口国外实属无奈”
但是,我认为,汽车自主品牌出口一定是大势所趋,并且出口质量和利润会越来越好。但是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比如国家政策的支持。
实际上,机遇与优势也正在其间。目前全球汽车市场空间巨大,汽车产品贸易占全球货物贸易比重近一成,而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在世界汽车产品贸易中占比不足2%,占中国汽车产量的3%左右,且中国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具有较强价格优势和竞争力,整体实力也保持了良好上升的势头,汽车将是中国自主品牌出口增长潜质最大的商品。中国自主品牌需由“走出中国”到“走入国际”,即在当地建设销售网络,由机会型增长转为能力型增长。
目前,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出口并不稳定,出口目标国经济形势不景气、人民币升值、贸易壁垒增加都对出口造成了不利影响。企业自身产品竞争力弱、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的竞争也影响了出口。但不可忽视的是,缺乏统一明晰的国家战略支持,一直在蚕食自主品牌出口的核心竞争力。
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散、乱、弱。目前,几乎所有自主品牌都加入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大潮,一些国内三流汽车企业更是把复兴的希望寄托在海外市场上。短短几年内,在全球多数第三世界国家都能看到自主品牌的身影。不少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恶性竞争,互相杀价。某自主品牌同款车型国外售价竟然比国内便宜3万元,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汽车出口企业还面临一个更大的障碍:国外的技术壁垒和政策保护越来越多,让汽车出口举步维艰。发达国家不断提高水平和标准,把国内产品挡在外面,不发达国家则通过高关税和政策保护限制中国汽车进入。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国家战略的支持,单个自主车企无法在贸易壁垒前取得进展。
所以,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的。。。

评论
() 先登录 发表暂无评论
点击展开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