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虽然德国是战败国,但是其希特勒的军事才华确不能被淹没,二战的闪电战打的欧洲完全就束手无策,而坦克之王的称号,也就是从这个国家产生的。
豹式坦克,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投入使用的一款中型坦克,它主要于1943年中期至1945年的欧洲战场服役。它原本被打算用作为对抗苏联T-34坦克的武器,及取代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并与它们和一些重型坦克一同作战,直至战争结束。而它亦被认定为二战中最出色的坦克,并与苏联的T-34/85齐名。在1944年之前它被标识为五号坦克豹式,并被陆军部编号为Sd. Kfz. 171。在1944年2月27日,希特勒下令它改称“豹式坦克”。
豹式在二战的欧洲战场中备受瞩目。美军的统计数据称平均5辆谢尔曼坦克被击毁才有一辆豹式坦克被击毁,就如德军的虎式坦克一样。加上其致命缺点──发动机容易过热而焚烧在A型之后已经解决了,更使得它成为德军中最具效率的坦克之一,只是后勤工作有些问题。在战争后期,苏军缴获了部分豹式坦克并纳入了对德作战之中,并把车上的操作指南译成俄语向全体人员提供。在IS-2推出后,苏方曾作测试声称122毫米穿甲弹能在700米击穿豹式首上,而德国人的报告说122毫米穿甲弹能在1500米击穿炮塔正面,却不能击穿豹式首上而豹式的火炮能在800米击穿IS-2的120mm炮塔正面,在一千米击穿首下。同时豹式的发射速度比IS-2快很多。(由于德国人作的总结报告对于敌我双方的坦克的首上倾甲都作了很高估计,采用的数据是车体以30度角对敌时的击穿距离。)
豹式坦克第一次参与的大规模作战就是1943年7月5日对苏联发动的库尔斯克战役。在初期,豹式坦克的驾驶员都被一些机械问题而困扰:坦克的履带和悬吊系统时常受损;而坦克的引擎更往往因为过热而发生火灾。因此在战事初期,很多豹式坦克都因为这些弱点而不能作战。如在1943年7月10日德军第48装甲团的汇报中指出,在库尔斯克战役爆发后,该团投入的200辆坦克已经有131辆待修;只有38架能够参与作战。而当时不主张希特勒过早投入豹式坦克作战的德军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将军却指出,豹式坦克的火力及防御能力十分优良,虽然很多豹式坦克因为其机械问题而受损,但它们却击毁了为数不少的苏军坦克。不过经过库尔斯克一役后,德国军方便汲取了教训,把豹式坦克的机械问题统统解决掉,这使得豹式坦克成为一架可怕的战争机器。直至战争完结。
当时人们描述这家坦克的时候,就说这是毁灭者,是其他坦克的噩梦,真正的二战坦克之王。看了看这个,不得不说德国的机械制造能力 ,真的是领先世界~!坦克之王,名不虚传。

评论
() 先登录 发表暂无评论
点击展开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