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高速、轻轨、城市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地面道路、桥梁与高速、轻轨等道路的交叉点越来越多。为了防止超高,超重车辆对这些交通道路市政设施造成损坏。因此咱们平时上路都会看见有限高、限宽、限载重等标志和相关设施,这些为了保护立交路口的桥梁,在桥梁两端所设立的限高杆,“指示”和“禁令”标志。都是由主管部门根据道路实际情况所设立,由公路管理部门负责依法设置,主要是对道路、桥梁、电线路等公共设施的强制性保护作用。
原本是为了能够有效保护公路市政设施的限高杆却造成的撞击事故屡见不鲜,对人们出行交通安全造成了巨大的隐患。甚至发生了多起因限高杆事故对人造成死亡的案例,因此限高杆也成了一个有争议的公共市政设施,究竟为何限高杆就成了“杀人恶魔”了呢?
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种,一种完全是司机的因素,或者麻痹大意没有看到限高杆,或者交通标志意识以及安全意识不高,抱着侥幸心理冲杆;另一种则是交通部门设置限高标志不规范不醒目,或者根本没有设置限高标志,导致司机来不及反应“误撞”。
如何让限高杆别再“杀人”。避免“限高杆杀人”的悲剧重演成为了现在饱受争议的话题,之所以“限高杆杀人”的悲剧不断上演,说到底还是相关部门没有将相关细节考虑全面,相关部门只考虑如何把超高车卡住,而忽略了生命安全问题。其实要使得问题得以解决其实只需要相关部分在市政设施上多考虑一些人性化的因素。例如从限高杆的材料,限高杆标志的醒目度,违禁路段分流,加强道法约束,提高司机意识这几个方面来考虑,降低限高杆的危险程度。
将限高杆添加一些软性材料,既能够防撞击,又能减少损伤。比如交警常用的软性隔离栏,用塑料做成的较为柔软,车辆碰到基本上损伤不大。只要把这类限高杆部署在要保护的目标前方,并且相互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那么超高车辆过来,在这里就能被“提醒”了。或者将原本铁制的限高杆以弹性塑料取代,这样就算被大型车辆一不小心撞倒,对车还是对人的伤害也都不会很大。
其次对于在道法中加入对于限高,限宽,限重路段中车辆违禁的处罚力度,特别是在相关设有设施的路段中加强监控监管力度,一旦违反交通法规则像穿红灯一类的严格处罚以高额经济罚款与驾照扣分对违法司机进行约束。
当然这些只是外部手法进行强制性的约束,其实最有效的还是从司机本身的认知度进行改造。从很多事故中可以分析出,出事的司机大多都是新手,或者对于限高杆意识不强的司机。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将限高杆这一设施对新手司机进行知识讲解,在驾校学习的时候也可以将过限高杆这一技能加入其中,尽可能使新手司机在实际道路上面对限高杆时能够从容应对,避免了不必要的悲剧发生。
只有有关部门在道路市政设施建设上多以人为出发点,融入人性化的设计,才能避免类似于限高杆“杀人”的事件再度发生。

评论
() 先登录 发表暂无评论
点击展开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