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视驾 2017-09-14
我都把裤子脱了 然后你讲了个啥事?
前几天那个跟经销商度过了“十年之痒”的奥迪又开始冒泡了,和Auto Bild一起整了一个品质鉴赏会。从拆车的结果看,这辆2011年上牌的Q5质量确实不错,除了老化的座椅和部分零件里头的灰尘,很难在拆出来的汽车零件上瞧出13万公里的痕迹。

拆车这种事儿在如今已经算不上稀奇玩意儿,很多车企都干过,无论是明面上还是暗地里。但光明正大,当着全网络群众的面,拆一辆过了十万公里里程的老车,着实是件了不得的事情。尤其是当拆车的主角是Auto Bild的技术大大时,这个拆车的过程显得尤为真实、可信。

毕竟现在大家有事儿没事儿喜欢上个网,你要说“我这个骨架好,那个发动机耐造”没人会信,你要真的当着他的面拆出来看看,说这个车开了六年了,快13万公里了,里头外头还是一样的结实、锃亮,他一准信了,没准还会当场路转粉,把你祭在神车的坛子上。

只可惜,还没等这个自德国的Auto Bild涨够曝光量,吸够粉丝量,奥迪大大转身就跟他手拉手办了个“品鉴会”。本来蛮客观蛮可信的一场质量验证,就这么生生地被打上了官方的烙印。

与Auto Bild相比,李老鼠比较“理性”,一言不合就买辆新车给砸了。轮铁锤,放鞭炮,玩得不亦乐乎。车企爸爸你不乐意看?不好意思,我有钱,瞧不起你家充值的那一点点话费。在车界,这种姿态逮谁谁怕。

 

结果显而易见,还没等Auto Bild媒体老师的火烧起来,李三吱就已经烧红了半边天。在专业和精准面前,似乎还是锤子和嘴炮比较犀利。至少在拆车这个领域,半路杀出的李老鼠在吸睛和可信度层面稍胜一筹。

其实,选车这件事情,与拆不拆车真的没有太大关系。一款车型的好坏,不是随便选一辆不知道在哪里开了几年的车,然后把它大卸八块就能论证的,也不是随便哪个经销商那里买一辆新车轮几下铁锤就能验证的。毕竟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在花花公子上看见侏儒就觉得美国人平均身高只有几十厘米的年代。

在一个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汽车被消费的年代,用单一样本代表某一车型甚至某一品牌进行PK或许能够招徕好事之徒的青睐,但并不能以偏概全。

 

我觉得与凑热闹相比,车企还是适合用心造车,媒体还是适合悠着点下笔。

想要了解更多汽车资讯,也可以请关注G哥私人微信账号“goshijia2018”,我们在群里等你。

首个汽车吐槽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