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今年的新能源车自燃,特斯拉、蔚来、江淮、比亚迪等品牌都没能逃过自燃的魔咒,这也让本来蓬勃向上的新能源车市场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但是我还是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和很多朋友讨论电动车的时候,他们对于自燃问题还是比较淡定的,唯一担心的反而是老生常谈的续航里程能力。
因为自燃问题通过日常的检查以及在使用上面可以尽量预防,比如我们总结出来的几个问题点:
1. 避免室外高温时,车辆放置在室外暴晒,尽量选择地下停车场,防止高温产生自燃。
2. 避免发生事故,导致电池以及电线和其它电线发生变形损坏,防止电线短路发生自燃
3. 选择底盘较高的SUV车型,避免因为托底,导致处在底盘部位的电池受损,防止电池损坏发生自燃。
但是熬过了自燃频发的夏天,新能源车主真的就高枕无忧了吗?并没有,相比因为“概率”而引发自燃的夏天,“续航里程综合症”患者们最为恐惧的冬天来了,在冬季气温普遍低于0摄氏度的北方,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普遍腰斩,气温更低的东北更不要提了,低至零下30摄氏度的气温是所有新能源汽车的噩梦,那么导致续航里程变低的都有哪些原因呢?
1. 锂离子电池低温下活性低,内阻增加,放电时会有额外损耗。
2. 低温下不能进行大功率充电,因此动能回收功能将受限甚至禁用。
3. 为防止电池低温下充放电性能损失过大,拥有电池主动加热系统的车型会开始工作,对续航里程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没有电池加热系统,那更惨,损失更大。
4. 冬季大家都会在车内开启热风,空调开启电加热功能,相比制冷而言,电加热对电能的损耗更大。
以上四点是电动车在冬季续航里程变短的主要元凶,目前主流电动车基本都在使用三元锂电池,其化学结构决定了其性能对温度非常敏感,温度直接决定了其化学反映激烈程度,温度太高了反应太激烈容易失控,温度太低了反应太慢性能受限。假设我们设定,在25摄氏度的情况下三元锂电池能够保证100%的放电容量,那么在0摄氏度的情况下,仅有85%的放电容量,如果到零下20摄氏度便更是只能剩下80%的放电容量都不到。
如果说在低温下电池的放电容量还不算的话,那么输出功率的损失就非常明显了,在气温低于0摄氏度的情况下,电池的放电功率会直接减半,想要获得与在25摄氏度相同的加速能力,需要双倍的电量….同时因为动能回收系统可能无法工作,同样会导致能耗升高,续航里程缩水严重。
别看在燃油车上使用空调制热对油耗没有影响,但是放在电动车上,用电加热的的空调便是电能黑洞。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其中的损耗不言而喻,所以在冬季里,我们时常能看到购买电动车的用户,因为续航里程不够而穿着大衣、冻得哆嗦在路上受罪。
目前最顶尖的新能源汽车的NEDC工况在600公里左右,但在实际使用时,能够达到500公里的都少,再因为冬季气温下降,导致续航里程降低,可能真正的使用里程也就300公里左右,所以新能源车呀,任重而道远……

评论
() 先登录 发表暂无评论
点击展开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