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具体的细分市场来看,其中轿车零售达73.4万辆,同比减少10.8%;SUV零售64.2万辆,同比减少17.9%;MPV下滑幅度最大,同比减少22.1%至7.7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今年上半年消费环境向好,截至8月底,三大细分市场前八个月的累计零售量均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正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8月零售环比下降3.3%,与历年月度环比正增长在6-10%的区间相比是异常低迷的。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称,本世纪中国车市历史上没有出现过8月的环比下降,其中国内影响消费因素对车市零售影响较小,7月下旬南京疫情对8月车市没有明显影响。但马来西亚疫情加剧导致8月个别品种芯片突然断供,这使国内厂商和渠道信心剧烈受挫,超低库存下的经销商8月末零售不强。
8月整体市场销量表现不佳,也给各大车企的销量带来了影响。在厂商排名榜单中,排名前五的车企同比都是负增长,榜单零售销量排在前四的分别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东风日产和上汽通用,东风日产跻身前三,上汽通用跌至第四,吉利汽车排在第五位。
在零售销量榜单中,也出现了同比正增长的企业,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同比增长7.7%,比亚迪汽车逆势来袭,同比增长88.1%,可以说是异军突起。
合资品牌方面,除上汽通用五菱有7.7%的同比增长之外,其余合资厂商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尤其是南北大众、上汽通用、广汽丰田等主流合资厂商,销量下滑均接近20%,一汽-大众和上汽通用分别暴跌38.9%和35.2%,上汽大众下跌22.5%,一汽丰田跌幅最小,为8.5%。
所以说,此前因为马来西亚疫情反弹,包括大众、丰田、本田、日产、福特、通用在内的多家车企,曾先后宣布减产计划,这也是造成合资车企大幅下跌的原因之一。
一汽-大众之所以连续出现销量暴跌,其主要原因是芯片供应紧张,所以品牌预期的产能也会再度降低。
根据车市调查显示,一汽-大众4S店的部分新车库存已经处于缺货状态,想要购买新车需要等待很长一段时间,新车的优惠幅度也有所回收,这也导致不少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持币观望。
另外,一汽-大众旗下探岳、迈腾、速腾等主销车型的投诉率攀升,对市场口碑也有一定的影响。
上汽大众与一汽-大众的销量差额仅有6000辆,如果去掉一汽-大众奥迪部分,上汽大众也会成为榜单排名第一,不过上汽大众的车型同样也出现了销量下跌的情况,大部分原因是也是受到芯片的影响。
再来看自主品牌的表现,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和比亚迪汽车三家自主品牌在零售销量排行中都榜上有名,表现最亮眼的当属比亚迪,同比增长88.1%,可谓是一枝独秀。
通过分析表明,比亚迪之所以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离不开新能源车型的鼎力相助。乘联会数据显示,8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24.9万辆,同比增长167.5%,环比增12.0%。1-8月新能源车零售147.9万辆,同比增长202.1%。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强烈差异化的特征,实现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并拉动车市向新能源化转型的步伐。
比亚迪旗下的新能源车型比较畅销,尤其是DM-i平台的车型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借着这股东风,比亚迪汽车实现了逆袭,未来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再来看吉利汽车,最新数据显示,8月,吉利汽车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同比下滑了23.3%,至8.2万辆。帝豪家族和博越家族担起销量重任,不久前上市的中国星系列的旗舰SUV星越L在8月销量达到10036辆,整体表现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汽车旗下的几何A、几何C、帝豪EV和帝豪GSe等车型在8月的总销量达到8201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4%。
长安汽车8月销量同比下降11%,看来仅靠CS75系列还是力量有限,UNI系列8月销量8803辆,还算表现稳定。
长城汽车并没有出现在零售销量排行前十榜单,但是长城汽车的整体实力仍然不容小觑,销量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东南亚疫情影响,导致博世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等零部件供应量不足。
不过哈弗H6、坦克300等车型的销量依然很不错,欧拉品牌8月份销售1.2163万辆,同比增长153.7%,整体表现不错。

评论
() 先登录 发表暂无评论
点击展开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