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车道 2016-06-01
你听过井冈山和东方红吗?回味建国初期的自主品牌
匆匆那年这部电影说实话也就是一个博取人们眼泪的,不过里面很多那些对青春稍纵即逝的隐晦表达,让我们看的也是如痴如醉。

不过呢,嗯,其实今天这篇文章并不是在说电影,而是引申到中国汽车产业里面,其实今天对于中国汽车的世界里面,也上演了很多匆匆那年。有些汽车生产没多久呢,就直接GG 夭折,埋在了历史的长河里面。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属于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阶段,不过咱们的领导人还是不忘了中国要造自己的车子。这些汽车他们诞生于“红色年代”,是新中国汽车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但却都因种种原因而早早“夭折”。咱就说道说道

1 井冈山小轿车

其实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内并没有研制摩托车的能力,但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制造出自己的摩托车,北京汽车制配厂(大量购买欧美名车,如“大炮”、“欧菜”、“胜利”、“哈利”等,随后这些车辆被作为测试车进行车辆技术性能分析。最后试制人员根据当时国内公路情况和部队要求。样车确定后三个月,即1950年12月,完成了试制车的图纸绘制工作。此时虽然有了图纸,但却根本没有所谓的零件供应商,所以试制车90%的零件都是靠老师傅手工制作的,而这个时候也有了自己的名字——井冈山。

当然,制造完了摩托车以后,并不满足。转而研制汽车,1958年大跃进开始,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决定按照“井冈山”摩托车的路数仿制汽车,原型车选为了经典的大众甲壳虫,于是这辆汽车就横空出世了.

虽然这辆汽车和甲壳虫非常的类似,不过做工确实不能比的,毕竟当时的国力和生产条件摆在那里,由于车辆制造技术不成熟,可靠性差,以致后来百辆“井冈山”中仅有20余辆通过天安门广场的大阅礼,有不少还“趴”在长安街的东西两侧动弹不得。不过“井冈山”汽车的生产也结束了北京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井冈山”汽车最终生产了154辆。最终夭折在历史长河中

2 新中国第一辆汽车“东风轿车”

这货算是新中国汽车的老祖宗鼻祖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爷爷辈分的重量级人物,哈哈。当时的一汽,基本上是卡车生产厂的建制,在当时无资料、无经验、无工装、无设备的情况下,一切都要白手起家。设计师们借鉴了一些国外样车,车头标志设计为一条金色的龙,最后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制造出来了这一辆车,说实话对于新中国汽车制造业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的贡献了。

当时,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毛泽东当年对国际形势曾有一个著名论断:“东风压倒西风”,于是就给自己的轿车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东风”!这款轿车试制成功后曾投入小批量生产,历史上总计生产30余辆。

有人该问了,既然制造出来了,为什么就造了那么点车啊,为什么不多造了啊?对的,肯定有原因的,由于“东风轿车”车身较小,部分领导认为并不适合作为行政用车,一汽转而研制出了“红旗”轿车,致使“东风”早早夭折。(看来中国人爱大车,从建国就开始了~~~~)

3 东方红轿车

其实这辆车和苏联还是有一些渊源和联系的,1960年苏联派出五人小组到中国海南岛试验苏联伏尔加轿车。苏联专家顺道参观北京汽车制造厂,把伏尔加轿车的全套产品图纸留了下来,于是中国人就照着这个图纸直接制造出了中国的“伏尔加”

不过中国人不能就叫伏尔加啊,毕竟是自己制造出来的车子。虽然用了苏联的图纸,于是为了象征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一片大好的寓意,“东方红”这个名字就被确定下来了。有着当时浓浓的红色气息。

上世纪60年代,首批“东方红”轿车用大型冲压机床和模具进行量产。首批十数辆优先供给军队离休将军乘坐。但“文革”开始后,谢富治表示生产轿车没有任何意义,很快中央命令“东方红”轿车立即停产。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4海燕微型轿车

这辆车的意义也是不同凡响,因为这辆微型轿车的地位非常的高,被称作是新中国微型车的鼻祖

但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与自身暴露出得不足,最终没有投入量产。1958年,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所以上海的汽车厂联合了其他几家汽车厂为了替代当时在街上跑的各种人力三轮车,而研发出来的微型车

当时这辆车生产出来的宗旨就是既要保持三轮车灵活轻便、走街串巷的优点,又要解决三轮车行驶不稳、劳动强度大的缺陷。

但在实际使用中,暴露出油耗高、故障多、寿命短等问题,最终于1959年5月停产,共生产65辆。

总结话语:匆匆那年一闪而逝,虽然这些车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面,只能在博物馆或者废旧的汽车处理厂最角落的位置才能发现它们存在的痕迹,但是也是为中国自主车型的发展和壮大做出来贡献

自强的中国人,永远不会言败。

首个汽车吐槽社区
相关阅读